一、碳排放的行业差异
由于碳排放行业差异明显,且高排放行业较为集中,因此,我们需要首先从行业碳排放分布出发,进一步过渡到对区域碳达峰压力的分析。
图表6 基于不同分类的行业对照表
(注:该处“水利”主要指河道、水库、农田灌排等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养护,目前河道、水库管理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主要指防洪除涝、水资源等公共设施管理。而农田灌排仍属于第YI产业中的“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由于目前可获得的细分行业碳排放数据更新至2017年,因此暂以2017年数据为基础来分析碳排放的产业结构。在分析中涉及其他已有数据的现状分析时,如果有对应最新数据,会列出最新数据并进行说明。
从碳排放总量来看,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制造业中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具体来看,占碳排放总量比重最高的行业为电力蒸汽和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碳排放占比连年处于高位,2017年占比达44.4%。电力、蒸汽和热水行业主要包括电力及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不含燃气、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其碳排放量之所以较高的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电力生产主要依靠火力。2017年,火电、水电占全国发电量比重分别为73.3%、16.2%,到2020年火力发电虽有略微下降,但仍达到70%以上。由于火力发电的化石燃料为煤炭、石油、天然气,且煤炭为主要燃料,热力生产主要利用煤炭、油、燃气等能源,而化石燃料产生的CO2排放量较高,导致该行业碳排放较高。其次为制造业中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碳排量占比分别为18.0%、12.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主要包含炼铁、炼钢、钢压延加工及铁合金冶炼,而冶炼及钢压延加工(轧钢)的主要原料为焦炭、煤炭,因而其碳排放含量较高。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要包括水泥、石灰和石膏及其制品制造,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玻璃、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制造,陶瓷、耐火材料、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其在制造过程中使用固定燃烧设备时使用化石燃料,进而排放二氧化碳。服务业中的运输仓储及邮电服务业,占比为7.8%,主要为交通运输过程中消耗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上述四个细分行业的碳排放量总和就高达82.6%,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碳达峰及产业转型的重点行业。
图表7 全国各行业直接碳排放比重(2017年)
图表8电力生产结构变化
从碳排放强度来看,2017年全国碳排放强度为1.2吨/万元,以各行业总产值计算行业碳排放强度,排序与总排放量大体一致,工业中电力、热力及水生产供应业的碳排放强度远远高出其他产业,其次分别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运输仓储邮电业,分别为7.5吨/万元、2.9吨/万元、1.8吨/万元、0.6吨/万元,其他行业碳排放强度在0.4吨/万元以下。全国碳排放强度即每单位GDP(以不变价计算)的碳排放量,由CO2排放与GDP比值确定,行业碳排放强度即每单位产值的碳排放量,由行业CO,排放与行业总产值比值确定。碳排放强度越小,代表效率越高。由此来看,要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非化石能源比重需要进一步提高,未来需要逐步提高水电、核电、风能、光伏发电比例,能源产业转型需要新能源制造业的支撑。
图表9 全国各行业前20碳排放强度分布(2017年,吨/万元)
(注:行业碳排放强度为行业碳排放量与行业总产出比值,行业总产出数据来源于201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
综合来看,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将是碳达峰产业转型的重要领域,细分行业将聚焦工业中的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工业制造业中的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第三产业中的运输仓储业。全国碳排放总量及强度表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应的产业结构转型配合,碳排放总量及强度较高的产业将面临碳减排压力。同时,需要发展新能源产业,如风电、光伏产业,通过重点产业转型及节能减排来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因此,区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压力也会重点聚焦以上行业进行分析。
二、区域产业结构与碳排放
对于各个区域的碳排放压力,由于碳排放集中在某几个行业,且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有较大差异,因此首先需要对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对于各个区域的碳排放压力,由于碳排放集中在某几个行业,且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有较大差异,因此首先需要对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我们通过对不同产业对地区GDP的贡献度以及区位商指数来衡量区域的产业依赖度、主导产业差异和能源转型压力。
(1)高碳排行业的区域分布
根据前文对全国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分析,重点分析行业为电力、蒸汽和热水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运输仓储业四大行业。
从我国碳排放量最高的四大行业来看,合计碳排量前五的省份为山东、江苏、河北、内蒙古、广东,且不同地区碳排放行业结构差异较大。具体来看,排放靠前的地区其高碳排行业分布又有所差异。生产和供应的电力、蒸汽和热水行业排放量前三的地区为内蒙古、山东、江苏;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碳排量前三的地区为河北、江苏、辽宁;非金属矿产碳排量前三的地区为山东、江苏、四川;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碳排量前三的地区为广东、上海、山东。
图表10 高碳排行业区域排放总量差异(2017年)
(注:横轴按四大产业碳排放量总和排列。)
(2)不同区域高碳排行业的全国占有率
为衡量高碳排放行业的区域集中度,通过对不同区域该行业总产值占全国该行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衡量行业的区域分布情况,进而对重点行业进行区域集聚程度分析,一方面可以得到区域间的产业布局差异,另一方面以区域集中度指标来观察不同区域在某产业的占有率情况。
从细分行业的区域分布来看,选用目前已有的2017年数据指标,利用行业总产值来计算区域集中度。区域集中度与行业集中度算法基本一致,用CR4、CR8表示某一行业前4个、前8个省份占该行业总产值的比重。本文以可获得工业总产值作为三大高碳排产业的区域集中度衡量指标。
为衡量不同产业的区域集中程度,根据区域集中度指标,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区域集中度较高,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属于压延加工业区域集中度较高,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属于12.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最大集聚地为河北,比重为19.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最大集聚地为山东,比重为16.1%。
图表11 三大高碳排行业区域集中度指标(2016年)
综合碳排放与行业占有率来看,电力、热力行业碳减排压力较高的首先为高排放低占有率地区内蒙古、河北、新疆、辽宁、安徽,其次考虑高排放高占有地区山东、江苏、广东、浙江。
图表12 电力、热力行业区域集中度与碳排放(2016年)
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区域分化较大,极端典型的高排放低占有率地区为辽宁,碳排放量占该行业总量比重为11%,仅次于河北、江苏,但工业总产值占比仅为3.8%,排名第九位。高排放高占有率地区包括河北、江苏、山东。由于上述四个省份数据与全国其他省份差异较大,因而未在下图中标出,其他地区分布如图所示。
图表13 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行业区域集中度与碳排放(2016年)
非金属制品业区域分布中首先考虑高排放低占有率地区为广西、云南、浙江、河北;其次考虑高排放高占有率地区:山东、江苏、广东、四川、湖北。
图表14 非金属制品行业区域集中度与碳排放(2016年)
平台信息提交-隐私协议
● 隐私权政策
我们致力于保护您在使用本网站时所提供的隐私、私人资料以及个人的资料(统称“个人资料”)。使我们在收集、使用、储存和传送个人资料方面符合(与个人资料隐私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消费者保护方面的最高标准。为确保您对本网站在处理个人资料上有充分信心,您切要详细阅读及理解隐私政策的条文。 本网站(下称“我们”)尊重并保护用户隐私, 特别时您一旦使用本网站,将被视为接受、同意、承诺和确认本隐私协议;您在自愿下连同所需的同意向我们披露个人资料;您会遵守本隐私政策的任何修改;您同意我们的相关业务人员就您可能会感兴趣的产品和服务与您联络(除非您已经表示不想收到该等讯息)。被收集的个人资料的种类经您的同意、我们会收集、管理和监控个人资料。
1、 适用范围
为用户提供更好、更优、更个性化的服务是本网站坚持不懈的追求,也希望通过我们提供的服务可以更方便您的需求。本隐私权政策适用于本网站提供的所有关于信息收集的服务,您访问本网站及使用本网站提供的服务均使用本隐私权政策。
2、 我们收集哪些信息
为了向您提供我们的各项服务,您需要提供个人资料信息,其中包括个人资料和不具名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资料(您的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电话号码、传真号码、住址或通讯地址、电子邮箱地址等)。
3、 我们如何使用收集到的信息
收集个人资料和不具名的资料目的及用途如下:通过本网站向您提供我们的各项服务;当您使用我们的网站时,能辨认以及确认您的身份;让您使用本网站时得到为您而设的服务;本网站的相关业务人员有需要时可以与您联系;让您在使用本网站时更加方便;您提供给我们的个人资料及不具名资料,只保留到搜集的目的已达到的时候,除非因适用的法律法规之规定而继续保留。个人资料的拥有权及披露在我们网站上所收集的一切资料都由我们所拥有,不会出租或出售给任何无关的第三方。
4、 我们如何保护信息
对于个人资料的保护,我们实施妥适的实物、电子、管理的措施来保护和保障您的个人资料的安全。我们尽力确保通过本网站所收集的任何个人资料皆免于任何与我们无关的第三者的滋扰。我们采取的安全措施不限于: 实物措施:存有您个人资料的记录会被存放在有锁的地方 电子措施:存有您个人资料的电脑数据会被存放在受严格登录限制的电脑系统和存储媒体上 管理措施:只有经过我们授权的职员才能接触到您的个人资料,这些职员需要遵守我们个人资料保密的内部规则 若您知悉本网站上有任何安全方面的漏洞,请及时联络我们,使我们可以尽快采取妥适的行动;尽管实施了上述安全措施,我们不能保证资料在互联网上的输送绝对安全,因此我们不能绝对保证您通过本网站提供给我们的个人资料及不具名的资料在一切时候都是安全的。对任何因未经授权而接触您个人资料所发生的事件我们一概不承担责任,于这方面产生或导致的任何损失和损害,我们也不负责赔偿。
5、 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在无任何家长或监护人相信有未成年人在未经家长或监护人批准或同意下向本网站提供了个人资料,请及时联系本网站所公示电话及客服电话等,以确保资料被除去。
6、 隐私政策的修定与生效
随着本网站的服务范围扩大,我们可能适时修订《法律声明及隐私权政策》,该等修订构成本《法律声明及隐私权政策》的一部分。为避免您不能及时获知该等修订,请您经常阅读本《法律声明及隐私权政策》。无论何种方式,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即表示同意受经修订的本《法律声明及隐私权政策》的约束。